你的位置:金年会体育平台怎么样 > 新闻动态 > 1967年陈伯钧受邀到天安门观礼,受毛主席接见后,境遇才逐渐好转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0:08 点击次数:128
前 言
对于陈伯钧,新华社评论说:
陈伯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。在长期革命战争中,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,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,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,忠于党,忠于人民,英勇奋斗,积极工作,立场坚定,作风正派,热爱党的教育事业,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,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。
这个评论,中肯地评价了陈伯钧的思想成长和优秀品质,以及和毛主席的不可分割。同时,也是对他一生的光辉总结!
在延安见到毛主席
1936年7月,红军总司令朱德、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任弼时在与陈伯钧谈话后,任命陈伯钧为红二方面军第六军(后改为红六军团)军长。并要求执行中央的部署,率领部队北上。
在几个月的征战后,陈伯钧与政治委员王震率领红六军团,于10月15日到达甘南。
毛主席
在那段战争岁月里,毛主席虽然十分繁忙,但是依然挂念着爱将陈伯钧。在红六军即将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,陈伯钧接到了毛主席写给他个人的信:
伯钧同志:闻你在六军,为红军庆得干才!你的身体好否?同志们都想念的。我们都好,相见之期不远,愿共努力!此致革命的敬礼!毛泽东十月十五日
在短短的几十个字里,陈伯钧体会到了毛主席对他钧的关切之意,这让他充满了力量,向着目标前进。
陈伯钧到达陕北后,毛主席多次接见了他,并和他一起吃饭。在饭后,毛主席和陈伯钧相谈甚欢,常常深夜不归。
1937年5月,延安召开的苏区党代表大会。作为红二方面军代表,陈伯钧来到延安,出席了这次大会。
期间,在和朱德一起游览了清凉山后,陈伯钧来到了毛主席所住的窑洞里。
中间为陈伯钧,左三为毛主席
在见面的那一刻,毛主席紧紧地握着陈伯钧的手,道了一声“好久不见”。简短的问候之后, 毛主席拉着陈伯钧一起坐在小板凳上,促膝而谈。
8月,红军改编为八路军。陈伯钧被任命为120师359旅旅长,王震为副旅长。
1937 年10 月,陈伯钧率领全旅驻扎在洛川一带。
10月的天气逐渐寒冷,然而部队的战士们却穿着单衣,这让旅长陈伯钧忧心如焚。
一天,旅部的会计想要搭乘摩托学校的车,去延安领公款,解决部队的棉衣问题。
那位司机不仅不愿意让会计搭车,还蛮横无理地和会计吵闹起来。
陈伯钧知道后,前来劝解。不料劝告无效,陈伯钧在一气之下,挥手打了司机一个耳刮。
陈伯钧旧照
打完后,陈伯钧也非常后悔,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对。晚上,陈伯钧在日记中写道:
“真是鲁莽不该!但司机这种既无政治立场,又无组织观念的态度,亦实可恨!”
但是,这件事情并没有完。堂堂一个大旅长,扇了人家一耳刮,很快就被有心人利用,告到毛主席那里。
几天后,毛主席把陈伯钧叫到延安,对他进行了严肃批评。
毛主席看着陈伯钧,对他说:“你的主观性太强,客观性太差,此其一。其二是由于一切问题尚未完全提到原则性来看,再具体一点说,就是对片面与全面,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未确实了解并统一起来。”
对毛主席的批评,陈伯钧毫无怨言地全部接受,并表示一定会努力改正。
过了几天,中央决定,让陈伯钧到党校去学习。
经过一年的学习后,毛主席在谈话中发现,陈伯钧在思想方法上明显有了提高,个人修养也有好转,进步很大。
1938年12月15日,毛主席决定使用他的这位难得的“干才”:派他开赴华北,到抗大第二分校,担任校长。
在临别时,毛主席根据陈伯钧的优点和缺点,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。
1941年10月1日,陈伯钧收到了毛主席的来信。
在信中,毛主席教导陈伯钧要“以不浮、不露、不躁‘三不’为戒,再加上深刻和切实的精神,着重实行,则过之改必易”。
对此,陈伯钧在他的日记中写道:
“心直口快,夸夸其谈的老毛病,今后在自我修养的日程上应随时注意痛绝之。”
11月,陈伯钧被任命为军事学院副教育长、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、第385旅副旅长兼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。
对于毛主席,陈伯钧是钦佩的,也是感恩的,从他参加革命开始,便是如此。
跟随毛主席参加革命
1910年11月26日,陈伯钧出生在四川省达县(今达川)河市坝村一个农民家庭。
陈伯钧
1926 年,随着北伐的胜利,全国各地的工农运动发展迅速,反帝反封建的罢工浪潮,一浪高过一浪。
此时的陈伯钧,刚刚16岁,在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。学习期间,陈伯钧多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,最后被校方开除。
被学校开除后的陈伯钧,在得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重庆招生的消息后,立即参加了考试,并顺利进入第六期学习。
期间,毛主席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演讲。
在听到毛主席声情并茂,入情入理的演讲后,陈伯钧被毛主席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风度,深深折服。
1927年,蒋介石背叛革命。5月,陈伯钧参加了叶挺对夏斗寅的进剿行动。
不久后,陈伯钧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徐海东、罗炳辉、陈伯钧
大革命失败后,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了武装革命的重要性,很快便发动了武装革命。
陈伯钧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。
9月10日,毛主席从安源赶到铜鼓肖家祠堂起义军第三团团部,在这里召开全团排以上干部会议。
在会上,毛主席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、湖南省委秋收暴动的相关计划,及在安源张家湾会议上确定的军事部署。
后来,时任该团第三营第六连第一排排长的陈伯钧发了言。
在陈伯钧发言的时候,毛主席听到他的一口四川话,立即注意到了这个青年革命者。
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陈伯钧的年龄、籍贯和革命经历。
陈伯钧对毛主席的问话一一作了回答。毛主席听了陈伯钧的话后,非常高兴,微笑着对他说:“好啊!上过黄埔军校,还入了党,我们非常需要像你这样的干部。”
毛主席
这次简短的谈话,让毛主席对陈伯钧的印象很好,心里记下了这个“人小志气大,有革命抱负”的革命青年。
9 月12日,第三团向浏阳白沙镇前进,陈伯钧也在其中。
在连日的行军途中,陈伯钧看到毛主席的身体十分虚弱,便和其他同志一起,给毛主席做了一副简易的担架。
在陈伯钧的再三请求下,毛主席终于坐了上去。在担架上,毛主席幽默地对陈伯钧说:“身体不好,为了不影响行军,只好烦劳你做一回轿夫了。”
部队到达白沙镇的时候,陈伯钧率领全排战士,英勇杀敌,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部队,和当地的地主武装“挨户团”,第一战便取得了胜利。
听到首战胜利的消息后,毛主席非常高兴,称赞陈伯钧旗开得胜,立了大功。
秋收起义部分人员合影,后排左2为毛主席
然而,不久后,起义部队
便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袭击,损失惨重。部队只好退到文家市。
在文家市,毛主席把剩余的部队集合起来,鼓励大家说:“失败是成功之母,只要我们能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,就能够逐渐取得革命的胜利。”
陈伯钧听了毛主席的话,重新振作精神,和毛主席一起向井冈山出发。
在经过永新时,毛主席对部队进行了改编。改编后,部队的凝聚力得到明显提升。
10月,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下的古城。在这里,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。
不久后,陈伯钧被派到袁文才部任职,帮助袁文才部进行改造。
在临行前,毛主席特意找陈伯钧等人谈话,告诫他们:“到了井冈山,要好好和他们合作,把关系搞好。还要注意多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,传播革命种子。”
陈伯钧
在陈伯钧等人到达井冈山后,把袁文才部集中到茅坪的步云山,进行军事训练。
后来,毛主席也因为养伤需要,来到茅坪。
在茅坪,毛主席特意把陈伯钧找来,和他进行了多次交谈,并抽出时间到训练场上去看部队的训练工作。
后来,陈伯钧回忆说:
“在我们操练空闲的时候,毛委员还开玩笑地对我们说,《封神榜》上有个土行孙,还有个哪吒,他们会入地土遁、腾云驾雾,为什么你们没有那样的本事呀!”
在毛主席的关心下,年仅17岁的陈伯钧逐渐成熟起来,适应了井冈山上的艰苦战争环境。
被毛主席救下一命
1928年,在一次战斗中,陈伯钧缴获了一把锈迹斑斑的手枪,由于枪栓被锈死,根本拉不开。
右起陈伯钧、关向应、王震、萧克和甘泗淇
于是, 军官教导队队长吕赤开玩笑地对陈伯钧说:“这是什么破枪啊,枪栓也拉不开,简直是‘半斤铁’,还是扔掉算了!”
陈伯钧见过手枪,只是没有摸过,对这把生了锈的手枪很是喜爱,舍不得扔掉。
回到驻地,陈伯钧把这把手枪拆开,那些零部件在陈伯钧的精心擦拭下,居然能够使用了!
把手枪组装好后,陈伯钧非常满意,总是拿出来,放在手上掂一掂……
有一天,队长吕赤从外面打土豪回来,刚走进院子里,陈伯钧便笑着迎上去,在手里拿着那把手枪,向吕赤比划着说:“这把枪,可不再是‘半斤铁’了。”
说着,陈伯钧拉动了枪栓。
左一为陈伯钧
让陈伯钧怎么也想不到的是,这个时候,枪竟然响了!
吕赤应声倒地,任陈伯钧如何叫唤,吕赤都没有在醒过来。
这让陈伯钧心里非常痛苦:两个四川老乡,又一起来到井冈山,平时相处的和兄弟一样……
然而,此时吕赤却倒在自己的枪下,这让他非常痛苦,而且惊慌。
在闯下大祸后,陈伯钧被关进了禁闭室,等候处理。
为了看住陈伯钧,不让他干出傻事来。他在黄埔时期的同窗好友,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参谋长徐彦刚,亲自陪他在禁闭室住了两晚。
期间,徐彦刚劝陈伯钧,要相信党,相信毛主席,一定会对这件事情作出公正的处置。毕竟,陈伯钧不是故意要杀死上级兼好友吕赤的。
毛主席经过调查,把陈伯钧的事情搞清楚后,找来军官教导队区队长张令彬,问他说:“你们的吕队长是被陈伯钧误杀了。不杀陈伯钧,你看好不好?”
左三为毛主席
张令彬平静地说:“很多人都要求杀。”
毛主席说:“现在,已死了一个黄埔生,如果再杀一个黄埔生,那我们就失去了两个军事指挥员。况且,陈伯钧不是故意杀人的。我看,还是不杀他为好。你回去后,做做同志们的工作,把不杀的道理向他们讲清楚。”
后来,为了处理陈伯钧的事情,毛主席把部队集合起来,给大家开了一个会。
在会上,毛主席向广大指战员说:“吕赤的确是个好同志,他陈伯钧也不是坏人,他是跟吕队长开玩笑的时候,枪不慎火走,才误杀了人……我们能不能只追悼一个人?否则,另一个人还不好追悼呢!你们看怎么样,我讲得对不对?”
会上,有人提出意见,问毛主席:“难道陈伯钧杀了人,就这样不了了之吗?”
毛主席听了那位同志的话,严肃地说:“毕竟他杀了人,当然不能不了了之。我们不让他偿命,但要惩罚他。吕赤同志未能完成的工作,要让陈伯钧加倍完成。另外,再罚他一百板子,大家看好不好?”
在大家都没有反对意见的时候,毛主席让人找来竹板,让大家监督着,对陈伯钧进行惩罚。
右二为毛主席
对误杀吕赤这件事,陈伯钧心里愧疚,对毛主席的处置,心悦诚服。他的内心知道,是毛主席救了他一命。
在后来的作战中,陈伯钧作战非常英勇,多次立下战功。
1930年1月,红六军成立后,陈伯钧担任了第一纵队的参谋长。
2月,陈伯钧随毛主席的红四军一起出征吉水县水南。在战斗中,陈伯钧身先士卒,率部队敌人猛冲猛打,歼灭了该股敌军。
在追击敌人的时候,陈伯钧的右腿被打伤。随后,陈伯钧到医院养伤。养伤的过程中,陈伯钧被任命为红二十军二纵政委。
10月,在攻打吉安的时候,陈伯钧再一次负重伤。拿下吉安后,陈伯钧见到了一年多没见的毛主席。
在和毛主席提出想回红四军工作的要求时,毛主席没有答应。而是安慰他好好养伤,趁着养伤期间,好好学习。
在养伤期间,毛主席让他兼任了红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学生总队的政委,给他分配了培训红军干部的任务。
12月,在毛泽东、朱德委任下,陈伯钧成为红三军第7师师长,参加了第一次反“围剿”战役的作战。
毛主席和朱老总
在战斗中,陈伯钧严格执行毛主席的作战方针,指挥部队向敌人勇猛穿插,率部与兄弟部队协作,全歼了张辉瓒的第十八师,并活捉了师长张辉瓒。
对此,毛主席非常高兴,写下诗篇《渔家傲·反第一次大“围剿”》:
万木霜天红烂漫,天兵怒气冲霄汉。雾满龙冈千嶂暗,齐声唤,前头捉了张辉瓒。二十万军重入赣,风烟滚滚来天半。唤起工农千百万,同心干,不周山下红旗乱。
后来,特意召开了干部总结会,对参战的部队予以嘉奖。
陈伯钧仔细学习了毛主席在会上的总结,深刻领悟了毛主席的运动战思想,对他以后的作战指挥,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在后来的反围剿作战中,陈伯钧立下战功,被提升为红十五军军长。此时,陈伯钧刚刚22岁。
后来,毛主席被错误批判,陈伯钧由于忠实执行毛主席的正确战略方针,受到牵连,免去了他军长的职务,到瑞金红军学校,参加学习。
1933年1月,陈伯钧担任了红五军团的参谋长。不久后,陈伯钧被免去参谋长之职,降为红十三师师长。
1933年,陈伯钧在江西,佩戴二级红星奖章
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,陈伯钧率领全师六千余名官兵,奋勇杀敌,一连作战十余次,全部获胜。
凭借着这样骄人的战绩,陈伯钧受到中革军委的表扬,获得“红军主力坚师”的光荣称号。
毛主席看到战报后,也非常高兴,夸赞“13师万岁”!
1934年10月,红军开始长征。
陈伯钧在病中率领红五军团十三师开始长征。两个月后,被任命为红五军团参谋长。
在遵义会议期间,陈伯钧的腿上复发,到医院治腿,毛主席特意前往医院看望了陈伯钧。
此时,红军刚刚第三次渡过赤水,战况紧急。陈伯钧在伤势未愈的情况下,便奉命返回部队,参加指挥。
陈伯钧返回部队后,与军团长董振堂和政委李卓然共同率领五军团,在太平渡掩护全军四渡赤水。
后来,陈伯钧再次奉命,在乌江掩护大部队南渡,确保了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取得胜利。
在陈伯钧的革命过程中,他一直能跟随毛主席的步伐,运用毛主席的办法,创造属于他的成绩。
1945年8月,陈伯钧被委任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。
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,陈伯钧受命到东北去,担任了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。
陈伯钧侧照
不久后,陈伯钧重新开始带兵,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第12兵团副司令兼45军军长。
天安门上观礼
1950年2月,陈伯钧被任命为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。
期间,陈伯钧组织第四十六、第四十七军,进行了湘西剿匪战,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,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12月,陈伯钧协助刘伯承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。后协助院长刘伯承主持全院工作。
1955 年,陈伯钧被授予上将军衔。
1957年,陈伯钧被调到北京,任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,协助院长叶剑英元帅工作。
毛主席视察军事学院,陈伯钧(右)陪同
1962年,陈伯钧在任职北京高等军事学院期间,撰写了《毛委员率领我们上井冈山》。
在文中,陈伯钧回忆了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的全过程,把自己和毛主席患难与共的将帅情谊,展现到公众视野中。
9月,叶剑英离开高等军事学院。后来,中央军委毛主席签署命令,任命陈伯钧为院长。
1967年4月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在陈伯钧受难的时候,突然接到了邀请他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的通知。
接到通知后,陈伯钧非常高兴,因为毛主席一定会出现在天安门上。这样,他就能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了。
在精心准备了一番后,陈伯钧早早地便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上,等待着观礼的开始……
过了一会儿,毛主席出现了。只见毛主席他老人家,身穿军装,缓步走来,在沿途不断和等待在这里的人们亲切握手。
毛主席
陈伯钧看到毛主席离他越来越近,心里非常激动。
在来到陈伯钧面前的时候,毛主席握着陈伯钧的手,用浓浓的湖南口音问:“伯钧呀,听说你病了?”
陈伯钧立正,敬礼,说:“是的,主席。谢谢主席关心。”
陈伯钧心里知道,毛主席是保护了他的。要是没有毛主席,他不知道自己会面临怎样的境遇……
1968年10月,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前,毛主席在接见群众组织代表时,向其中的一位代表问:“你是何方人氏呀?”
那位代表回答说:“主席,我是四川达县的。”
毛主席用乡音回答道:“哦,你是伯钧同志的老乡啊?”
毛主席
那位代表没听懂毛主席的口音,便问了一声:“哪位同志?”
在场的周恩来总理解释说:“主席讲的陈伯钧同志,是一位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,现在是高等军事学院的院长。”
毛主席的话,提到了陈伯钧,并说陈伯钧是同志。有了毛主席的表态,陈伯钧的境遇明显好转。
1974年2月6日,陈伯钧在北京因病逝世,年仅64岁。
陈伯钧逝世后,邓小平、徐向前、叶剑英、聂荣瑧等领导同志参加了他的追悼会,在骨灰盒上,覆盖着解放军军旗。
追悼会结束后,陈伯钧的骨灰盒,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。
在陈伯钧的一生中,一共写作了4000多篇日记,以一个革命战争参与者的视角,记录了党和军队在革命过程中的众多重大的历史事件
这些日记,对学术界在党史、军史研究领域的研究。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。其中,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路线图,就是根据陈伯钧《日记》绘制而成的。
Powered by 金年会体育平台怎么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